大众网记者 潘超 周东玲 青岛报道
9月9日,由中国海洋大学、“海洋十年”国际合作中心、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联合主办的联合国“海洋十年”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对接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功举办。来自16个国家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、政府部门代表、大学生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汇聚一堂,聚焦推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科学解决方案,发掘生态文明的优秀实践范例,推动促进人与海洋和谐共生,共创一个健康和有复原力的海洋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前执行秘书弗拉基米尔·拉宾宁,保加利亚驻华大使安德雷伊·特霍夫,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,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、校长张峻峰等出席活动。
成果丰硕: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标杆案例涌现,贡献全球治理“中国方案”
会上,首届联合国“海洋十年”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优胜项目及“海洋十年”中国行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资助项目名单正式揭晓,“科学十年”行动:国际赤潮治理的“中国方案”、青岛西海岸新区以“五高协同”构筑人海和谐引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新范式项目等45个项目成功上榜。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、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获优秀组织奖。首届大赛的参赛机构来自12个不同的国家,其中,中国的参赛机构覆盖了全部沿海省份和各类项目主体,参赛场景丰富,参赛机构全面。
大赛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、国内影响的标杆案例,实践范例中既有基于NbS准则的国内首个海滩修复工程和最大规模海草床修复案例,也有打造了“国际零碳岛标杆”、发起了“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”的项目。创新技术中既有打破“南红北柳”局限、填补了华南地区除红树林外其他盐沼木本植物应用空白的项目,也有全球唯一得到国际化推广的赤潮治理技术、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科学十年”首批立项、为全球赤潮治理提供“中国方案”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大赛的重点考核维度,吸引了一批VEP核算价值高或生态贷、碳汇贷全省甚至全国最早的项目参赛。这些优秀案例不仅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多元、可实施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,更以实践成果推动全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阶段。
创新传播:超6000万玩家共同参与海洋公益行动
会上同步推介了“海洋十年”海洋公益传播活动成果。由“海洋十年” 国际合作中心联合腾讯发起的“守护海洋生态”系列活动,创新性地将海洋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娱乐场景,通过虚拟“净滩挑战”行动链接西海岸新区线下10平方公里的实际净滩行动,吸引了超6000万玩家参与,形成“人人可参与、时时能行动”的海洋保护热潮。此次公益传播活动不仅有效提升公众环保意识、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,更为助力海洋生态保护走向全民化、常态化注入全新活力。
智慧新篇:《中国蓝碳蓝皮书2025》发布
会上,《中国蓝碳蓝皮书2025》正式发布。蓝皮书共分7章,包括总体篇、产业篇、区域篇、热点篇、专题篇、政策法规篇、案例篇等,结合碳中和愿景目标,从多维度、多角度选取指标和数据,对我国蓝碳现状、问题与未来发展等进行剖析,为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新思路、新方案。蓝皮书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中心牵头组织,邀请国内外30余家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联合开展《中国蓝碳蓝皮书2025》专项研究,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,开展跨学科有组织科研,有效助力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以及提供面向全球的“蓝碳”智慧和中国方案。
展望未来:《2025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青岛共识》凝聚海洋生态文明范式变革信念与担当
与会专家聚焦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,围绕技术、经济、治理、青年等多个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,凝聚形成《2025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青岛共识》。此共识承载了各方共同守护海洋生态,加强国际合作,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,推动海洋生态文明范式变革的坚定信念与路径探索。
会议的成功举办,标志着落实联合国“海洋十年”目标、推进全球海洋治理的征程迈出了坚实一步,充分展现了中国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积极作为与责任担当,为全球贡献了宝贵的“中国智慧”和“中国方案”。
股票开通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